胶州新功能上线,不能只靠用户“自学”哪家好

 发布时间:2018-05-29     |      28417 次浏览

每次版本更新后,产品经理总会期待获得用户的肯定,但为何原以为优化的功能上线后频频收到负面的反馈,目标数据也没有得到提升呢?作者对版本更新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下图是微信在7年前刚发布时appstore的真实用户评价,可以发现即使是微信这样成功的产品,在新功能上线时,也是会收到大量的负面反馈,如何帮助用户尝试并爱上新功能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展开讨论。

一、用户使用新功能的四个阶段

一般用户接触新功能分为4个阶段,要想提升新功能的用户感知,形成转化,可以细分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

梳理以上产品阶段:

  1. 发现阶段, 主要在新功能上线时传达给用户新功能主要解决的痛点,告知新功能入口。

  2. 尝试阶段, 用户开始尝试,给予新功能的引导,帮助用户熟悉并完成新功能的使用流程。

  3. 使用阶段, 用户已经知晓了新功能的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培养出使用习惯,此时需要判断用户行为,恰到好处的提供引导可以帮助养成使用习惯,并会给与用户非常贴心的体验。

  4. 推荐阶段, 用户喜欢新功能后,激发用户的分享动机,完成推荐更多人发现尝试新功能的闭环。

二、功能引导的三种提示类型

引导提示往往是基于原有产品基础上附加的东西,而不是用户心理预期出现的,往往引导越强的提示对用户体验影响越大。

1.弱提示

弱提示指对用户影响很少的提示,这类提示通常不会被所有用户注意到,在特定条件下才显示提示。适用于在发现阶段,影响少量用户、使用频率不高的功能提示,常见有两种:

1.1红点提示

如微信-发现中相应模块若更新功能则会有红点提示。

1.2空页面提示

在用户未登录、关注等场景下显示提示,并引导用户完成登录、关注用户等操作。

2.中度提示

中度提示指引导性比较强,但仍不会强制用户完成特定操作的提示类型。这种提示类型往往用以介绍说明新功能,适用于在发现、尝试阶段,引导简单、不需要改变用户习惯的功能提示。

此类常见有两种:

2.1引导图

如下图是百度贴吧最新版本的引导图,在版本更新进入时,告知用户新功能更新内容。

在新功能入口处进行气泡、浮窗提示,自动、用户点击后消失,告知、引导用户尝试新功能。

3.强提示

强提示是指用户收到提示后会打断用户其他操作行为的提示,适用于尝试、使用阶段,适用于影响人群大、使用频率高的功能引导,主要也有两种:

3.1蒙层提示

蒙层提示是强提示中最常见的提示方式,这种提示完全阻挡了用户其他操作的行为,要求用户必须看到提示内容并进行相应操作才会消失。

此类提示建议设计的简洁有力,只突出一个主题,帮助用户快速理解使用新功能。

3.2开屏功能体验

微信在推出小程序时,版本直接在更新后先进入体验【跳一跳】小游戏,通过在进入应用前让用户体验完整的功能流程,引导用户使用。

此类引导适用于全新主推的功能模块上线引导,且需特别注意功能操作需尽可能简化并具备趣味性,才不容易引起用户反感。

三、设计引导需要注意的二个维度

在做完以上的版本更新提示、新功能引导图等功课后,发现用户怎么就对我们的新功能还是视而不见呢?这里涉及到两个维度的问题:

  1. 信息过载, 用户通常在更新新版本的几十秒会收到几个功能的更新说明,记忆负担较重。

  2. 用户习惯, 有些功能虽然用户尝试过,也会使用,但旧功能的用户习惯使得用户忘记使用该功能。

针对第一点,需要分阶段引导:

  • 在发现阶段, 新用户进入时通过引导图介绍新功能,让用户悉知新功能。

  • 在尝试阶段, 用户进入功能页面后,通过浮窗、蒙层等提示引导用户使用新功能。

  • 在使用阶段, 在功能的关键位置提示使用,帮助养成使用习惯(如微博在播放第一个视频到最后时,自动浮窗提示 上滑看下一个视频)。

  • 在推荐阶段, 通过任务奖励、官方运营等途径,引导用户分享给其他用户使用新功能的体验。

针对第二点,需要不断在关键位置进行提示。

如知乎之前是使用上滑看下一个回答,改成左右滑切换后,在每个回答的底部上拉时,都显示“左滑切换回答”。

四、总结

最后总结一下:新功能的引导必不可少,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都使用强提示的方式,在用户更新版本的前几十秒就将所有的新功能介绍给用户。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经理太过看重自己的新功能对于用户的作用,太过于强制让用户知道和使用。但忽略了在用户角度,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考虑用户对于旧版本的操作习惯,和对于新功能的需求和学习成本。

选择针对新功能合适的提示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和场景下引导用户,可以更加贴合产品目标,从情感层面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